废品回收从“游击队”到产业化的转变
作者:昆山润瑞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来源:www.ksrrwzhs.com 日期:2014-9-22 8:57:18 人气:2893
废品回收从“游击队”到产业化的转变是这样的--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市民对城市生活环境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回收城市垃圾成为一个城市成长的“必修课”。而为了合理回收废弃资源,美化城市环境,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废品回收从一个“游击队”从事的行业转为一项产业,而伴随废品回收的发展和变化,北京城市的环境也在不断得到优化。 散兵游勇转“正规” 在《北京志·环境保护志》上面记载了这样一句话:“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消纳十分落后,城区连年大量堆积,垃圾如山,蚊蝇滋生,臭气熏天。” 新中国成立后,废品回收无秩序的状态有所改变。1954年,北京繁华地区的垃圾,由白天收运改为夜间收运,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状况。1956年的一次调整,让北京废品回收正式走向正规化,原先的散兵游勇也开始消失。“195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连废品收购也得‘归公’,变成国营,过去的‘鬼市’也便随之消失。多数从事废旧物资收购买卖的小商贩们进入了国营废品收购站或合作商店工作,成为我国第一代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创业者。”?今年65岁的张永生(化名)是天龙公司的一名老员工,他回忆当时在各项政策的带动下,北京的环保以及废品回收开始走向正轨。 从国营单位到市场竞争 “全国商业部门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应该向新会学习,抓紧废物利用这一环节,实行收购废品,变无用为有用,扩大加工,变一用为多用,勤俭节约,变破旧为崭新,以便更好地实现勤俭建国、改造社会的任务。”这是周恩来总理1958年7月7日视察广东新会县时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工作的亲笔题词,有了这次题词,北京废品回收进行了一次转型,这次转型让北京的废品回收开始走向正轨。 与此同时,企业的排污问题也成为环保部门的关注焦点。1980年4月,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环保局联合转发财政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关于工矿企业治理“三废”污染开展综合利用产品利润提成办法》的通知,规定凡1979年1月1日以后投产的,企业自筹资金治理“三废”的产品利润主要留给企业,均用于企业污染治理。至此,北京的环保事业逐步走向了市场化。 废品回收注重环保 其实,1986年开始,北京市下决心解决城市垃圾收运问题,至1990年底,北京市共建成230座集装箱垃圾站。此外,为尽早解决北京市生活垃圾大量堆存污染农村环境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市政府决定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其列为利用世行贷款进行的北京市环境项目之中,以解决农村垃圾治理问题。 虽然政策方面一直致力于推进合理化回收垃圾,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量农民工进城谋生,很多人做起废品回收行当,并逐步在城乡接合部建立废旧物资交易储运的市场。散兵游勇遍布在北京的各个地方,偷盗犯罪时有发生,回收利用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触目惊心。?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 在2006年,废品回收转向产业化和品牌化。当年北京11个委办局联合出台《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产业化建设实施意见》,同一年,商务部也提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在政策的带动下,2007年,天龙公司完成重组后,成立了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作为副总经理的刘权走马上任。 “谁说收废品不能走产业化道路。”此时的刘权毅然决定,让原本在办公室里工作的员工走出去,做调研,与各单位谈废品回收,年轻点的员工甚至自己成为搬运工。刘权知道,不少员工在那个时候心里是有委屈的,但大家都没当面跟他抱怨过,他知道,等企业发展起来之后,一定要对当初跟着自己创业的那些员工们委以重任。 2007年6月1日,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设全面启动,在北京市原崇文区建立了第一个回收网点。此时,天天洁迅速收编了小区内部分原有的废品收购人员,给他们上三险、签正规劳动合同并进行培训,随后,身着统一服装的废品回收“正规军”大举进入原崇文区80多个封闭式小区,从废品收购的源头就开始进行合理分拣。 2008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在这之前,奥组委曾给北京提出要求,要求对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处置。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市民看到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如今,北京从事废品回收行业的企业已经建设成为分拣、打包、运输、生产再利用纸张的一条龙系统。
|